男子吃3碗隔夜凉皮中毒!冰箱门关上的那一刻,29岁的大壮不会想到,三天后那碗酸辣可口的凉皮将让他全身发黄、无法排尿,在ICU与死神搏斗。
2025年7月初,浙江金华的气温飙升到40℃以上。中午,大壮父亲从工地带回一张街边购买的凉皮,父子俩切条拌酱,就着大蒜痛快地吃下好几碗。剩下的凉皮随手塞进冰箱冷藏室,想着晚餐继续享用。
三天后的傍晚,大壮大口吃完三大碗凉皮后,几小时后开始上吐下泻,起初以为只是普通吃坏肚子。但症状迅速恶化——皮肤泛黄、小便断绝、意识模糊。家人紧急送他去医院,检查结果令医生震惊:肝肾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值数十倍。
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,陆远强主任看到大壮的检测报告时心头一紧。患者急性肝衰竭合并无尿性肾衰竭,结合三天前食用隔夜凉皮的饮食史,诊断为米酵菌酸中毒。这种毒素致死率超过40%,且无特效解药。
血液净化机24小时不停运转,暗红色的血液从大壮体内引出,经过滤后再输回。医护人员每半小时监测一次肝功能,随时准备启动更极端的抢救方案——换肝。连续五天不间断抢救后,大壮的肝肾功能终于开始恢复。当尿袋里出现久违的200毫升尿液时,护士站爆发出低低的欢呼——他跨过了最危险的鬼门关。
夺命凉皮中的米酵菌酸源自一种叫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。这种细菌在高温潮湿的夏季异常活跃,尤其钟爱湿米粉类制品。它耐高温,即使回锅爆炒也无法破坏毒性;难溶于水,冲洗浸泡都无济于事;中毒初期症状与普通肠胃炎极其相似,极易延误治疗。
当大壮将凉皮放进家用冰箱时,冷藏室0℃-7℃的环境只是延缓却未停止细菌繁殖。金华疾控中心实验室模拟显示:40℃环境下存放12小时的凉皮,椰毒假单胞菌数量暴增300倍。冰箱冷藏室的低温环境只能抑制部分细菌繁殖,却杀不死嗜冷菌。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在冰箱中依然活跃。
陆远强主任列出的“高危名单”包括湿米粉类制品如凉皮、米粉、肠粉等,常温放置超4小时或冰箱隔夜后风险剧增;泡发过久的菌菇如木耳银耳室温泡发超2小时即危险;发酵米面制品如北方酸汤子、南方发酵玉米面制品。202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数据显示:7-8月米酵菌酸中毒占全年病例的83%。
在潮湿闷热的厨房里,一块用过后未彻底消毒的砧板可能残留上万椰毒假单胞菌。当主妇在上面切凉拌黄瓜时,细菌已悄悄污染食物。
大壮出院时,手里攥着写满2万元医药费的单据——这是三碗凉皮的代价。病床旁,陆远强主任的手机又响起,又一个疑似中毒患者正在转运途中。就在上周,河南某县医院收治了食用隔夜木耳中毒的老夫妇;广东家庭聚餐因变质肠粉集体送医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出警示:今年夏季米酵菌酸中毒报告量同比上升37%。
冰箱门关上时,那盘剩菜仿佛被施了魔咒。大壮的经历揭示了夏季饮食安全的残酷真相:当浙江疾控人员从餐馆取样带回实验室时,37℃培养箱中,隔夜凉皮上的菌落正以每分钟分裂一次的速度疯狂繁殖。那台救命的血液净化机仍在运转,清洗着下一位中毒者的血液。医院走廊里,新贴出的米酵菌酸科普海报被围得水泄不通——海报最下方一行小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:“别让冰箱成为细菌的豪华培养箱”。
天宇优配-天宇优配官网-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-股票配资是怎么回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